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经历了2023年全年整体市场环境震荡,投资者们的投资逐渐转向相对稳健的产品。FOF作为“基金中的基金”受到投资者们的广泛关注,基金公司也在逆势大力布局FOF新产品。
2024年有哪些机遇或面临哪些风险?如何理性看待QDII和商品型基金的配置?养老投资应当如何进行?针对上述问题,南方基金FOF投资部基金经理黄俊近期发表观点,为投资者们带来深入分析。
国内权益配置价值提升
黄俊表示,2024年的国内权益资产将会好于2023年。首先,海外主要经济体持续两年韧性后,近期开始有转弱迹象,其货币政策将逐渐由紧转松,外部流动性制约有所缓解;其次,国内政策空间打开后,实际政策力度也在陆续加码,近期货币市场转松,2024年赤字率目标上调,2023年12月单月3500亿元PSL增量,已经充分表明了积极态度;第三,权益的估值性价比随着市场的回调而不断提升,充分反映了问题和压力,即使考虑极端情形后,国内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仍然凸显;最后,投资者的预期变化幅度远远大于基本面的波动幅度,当前时刻的态度其实很容易反向修正,提供难得的阶段性机会。
综合看,在低估值、流动性充足、政策持续加码等诸多利好的提振下,国内权益资产单边下行的走势大概率已经结束,2024年有望呈现阶段性机会和结构性机会。
当然,投资者也不能奢望市场实现一蹴而就的快牛行情,这个还需要依赖内生增长动力的不断积蓄和政策利好的长期持续释放。因此,风险反而是在权益资产有明显的阶段表现,投资者情绪重新高涨之时。
看好FOF的多资产配置模式
境外发达市场权益未必是很好时刻
黄俊表示,看好FOF能提高夏普比例的多资产配置模式。FOF以实质分散化配置于标准资产,穿透后看包括二级市场权益、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大宗商品,既包括境内资产也包括境外资产,能够利用各资产低相关性的优势,实现组合层面更好的夏普比例,是打破刚兑时代,满足投资者理财需求的较好模式。
通过纳入QDII以及商品等基金,将有可能提升FOF的实际风险收益比。但对境外资产给出特别有深度的预判是相当困难的,战术资产配置的决策并不容易,因此,可以用被动投资的思路,将他们纳入长期的基准进行配置,以及定期实施再平衡。当然,将它们纳入战略资产配置的必要性,需要先研究其长期表现规律,看其是否能提供更好的风险收益比;而纳入时机,也需要在研究好其资产属性和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择机进行或者逐渐分批提升比例。参照过往几次境内投资者集中出海投资的经历,他认为当前不应对表现持续较好的部分境外资产简单线性外推为宜。
如果一定要给出具体的判断和观点,倾向于认为发达市场的利率债或者少数估值偏低的新兴市场权益时机不差,但发达市场的权益应该不算是好的时间点。
坚信低估值权益资产提供的中长期配置价值
以定投思路逢低布局Y份额
黄俊表示,当前权益低估阶段是定投Y份额的良机。在个人养老金目前可选品类中,Y份额基金的业绩基准中权益比例相对较高。按照历史经验,从长期看,权益资产的增值潜力是高于固收资产的,因此,Y份额是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中能长期更好增值的品类。当然权益资产的缺点——短期波动大,确实会制约Y份额初期的收益/回撤体验。海外第三支柱发展的经验也显示,需要高含权比例养老产品在10年甚至20年维度明显战胜了其他品类后,才真正受到参与人的欢迎,才成为主流品种。
而过去一年恰逢权益市场呈现回调明显,因此也需要资管机构投入更多***和精力,把Y份额的投教普及工作做深做精。坦率地说,资管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一两轮股市牛熊轮回的锤炼,才真正认可了那些本该有的投资常识——价格终将回归价值、定投平滑持有成本、分散配置提高夏普比、权益长期能跑赢债券和货币。投教工作可能是Y份额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资管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回到眼前,如前所述,在诸多正面因素的综合推动下,2024年国内权益资产的表现有望好于2023年,因此也将提振权益配置比例较高的Y份额的吸引力。在权益资产低估值时期,参与人要坚信其中长期配置价值,耐心等待低估后的最终修复,未来权益市场最差情形也只输时间,不输空间和价值。此外,参与人在未来再次申购Y份额时,可以***取定投的思路,分时分批申购,平滑成本,不能重蹈行情高涨时集中申购的被动;如确实必须使用一年额度集中申购,也应注意利用权益资产的波动性,在市场情绪偏高时保持谨慎,多多尝试在权益低迷、低估时才逢低布局,或可改善持有体验。
资管机构和销售渠道也应充分利用当前权益市场的低估值,逆势布局Y份额,如此,才能减轻参与人在将来权益市场高点被迫追加的风险,改善服务客户的真实盈利,提升品牌形象和创造社会价值。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个人对当前时点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