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星楼的来历?
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1808年(嘉庆十三年)拆迁城中建中天楼。1888年(光绪十四年),在其遗址上重建,“文化大革命”中拆毁。1988年再建高36米、四层琉璃瓦高楼,并配置四合院落,雄伟壮丽。登临环望,云山四合,脚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尽在眼帘。为号称“嘉陵第一江山”的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阆中的重要景点之一。
奎星楼原在县城北隅,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移建于文庙东南角,即现址,为文昌祠外门,并将原两层增建为三层。崇祯九年(1636年),交城署理知县王凝命重修。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王如辰重建,下砌砖券,同治五年(1866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一九八二年城内学校自费维修,并简略彩画,二00四年,城内学校举办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县***出资挑顶大修。
奎星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之一,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南城区。奎星楼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说法是:
据说在唐朝时期,太原市曾经发生了一次大灾害,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生计,无处可去。当时,一位姓李的士人将自己的住处让给灾民居住,并带领他们一起修建了奎星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身之所。后来,奎星楼成为了太原城南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城南第一楼”。
另外,奎星楼还有一些与传说相关的故事,例如传说奎星楼的建筑师是一位名叫奎星的仙人,他用自己的仙术建造了这座楼,并且刻下了一些神秘的符号在楼上,保护着太原城的安宁。
无论是哪种说法,奎星楼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遗产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艺术水平。
魁星楼供奉魁神。“魁星”,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奎星”的俗称,奎星原是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之一,称为“奎星”,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汉代就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建奎星阁以崇祀之。
传说中的奎星神像“不能象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象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
故魁星神像头部象鬼,一脚往后翅起,如“鬼”字之大弯钩,一手捧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中试人之姓名。登科状元才能登三层魁星楼。
奎星楼,又名南楼,为古青州南阳城的东南角楼。位于今云门山南路与凤凰山路交汇的十字口西北角,老青州卷烟厂西院内。南阳城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北宋初年,修复南阳城时增建角楼。宋末元初及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角楼毁于兵燹。
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新修建南阳城,“增崇数尺,垒石甃甓” ,即用砖石将城墙增高数尺,加固瓮城。同时修筑四座城门,东门称“海晏”,西门称“岱宗”,南门称“阜财”,北门称“瞻辰”。南楼也得以重修。
星阁又名奎星楼又名魁星阁。
传说是位文人学士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神而建。。
各地都有魁星楼,而且无一例外,全都是建在城的东南角读书人在魁星楼祭拜魁星,祈求金榜题名。
魁星点状元就是在此。
而安阳地区保存较好的室内建筑,是汤阴县魁星楼距汤阴县志记载,汤阴魁星楼为明天启二年,由知县杨朴组织兴建,清道光17年进行了重修,碑文记载,城上魁星楼文峰塔皆以供魁星神也,魁星楼为楼阁式建筑,砖石结构,下有方形基座,上面为方形阁,最上层是八角攒尖式顶,中立木刹,攀至顶层,可览全城风光,想必古时的文人雅士每年都要登上这魁星阁,登高望远,极目舒怀,把酒临风读书人的抱负,读书人的自豪,在此时在此楼一定最为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