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准备自驾到成都游玩,可好多人不建议开车,说成都停车费超贵,怎么办?
首先,排除限号,成都节***日不限号。
其三,成都是慢节奏城市,开什么车嘛,公共交通很方便啊。平原城市近点共享单车,远点地铁。基本都能解决。
实在要去周边,租辆车算下来其实费用也差不多。反正我去成都都是高铁去,然后公共交通解决PS:上次去是晚上了,地铁没了。骑共享单车从东站到高新,***疼啊!
成都的公共交通是一流的且便宜,在市区没必要开车,以前我开车去打一下午麻将,停车费比打的还贵,从此外出市区内都不***。近郊地铁也很方便,还有共享汽车(不过我没玩过)。
去成都还是不建议开车的,原因如下:
1.成都是个慢节奏的城市,过来游玩要放松享受,公共交通很便利,吃喝游玩不耽误;
2.成都开车会很堵,尤其节***日更是水泄不通,堵在路上心里更难受,时间也浪费了。
到成都来租共享汽车嘛,很方便,我建议也不开车,原因有几个:
1、成都的公共交通很方便,地铁线路现在已经有5条通车的线路,基本上全城都能抵达
2、出租车和网约车都很多,这个不用担心,现在成都的出租车因为网约车的冲击,都文明得很
3、如果要去周边,完全可以租用共享汽车(燃油车,电瓶车)都很顺溜,比如gofun,立刻出行,panda出行,都有日租的套餐,完全没必要开车过来
4、成都公共停车场停车费其实并不贵,比如火车站之类的地方
荆州市区有哪些值得玩的地方?
荆州目前并不能算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但作为荆州人,对这个城市还是有感情,也了解,所以在此简单介绍一下。
荆州城区主要是人文景点,古城区内最值得一去的是位于荆州古城西门的荆州博物馆,可免费参观。里面有不少珍贵文物,尤其是越王勾践剑(仿品),虎座鸟架鼓(仿品)之类楚国文物,算是目前最具楚文化特色的,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当然还有镇馆之宝西汉古尸。此外,博物馆的楚国歌舞表演(大约20分钟)编排颇有水准,值得一看,但注意这是收费项目。
沙市区最值得一去的是章华寺,这是湖北省三大国寺之一,也是非常正规的丛林,寺内除了供奉各种神佛,有一株楚梅,一株银杏,都是千年古树。此外,寺内还有不少珍贵文物,比如慈禧太后御赐的***之类,但不对外展示。
荆州是古城,现有基本保存完好的明城墙,游客有兴致可自行步行或骑车绕城一周。沙市是最早开放的内地口岸之一,原来设有日租界,中山路一带为洋码头,建筑物颇具西洋风情,但现已损毁殆尽。
沙市区的早点颇具特色,在湖北省内不逊于武汉,现在和武汉一样有今不如昔之感。其最负盛名的是早堂面(亦名大连面),汤鲜味醇,目前以江汉南路福寿面馆为最正宗,去此店点10元一碗的大连面即可。切勿被老板娘忽悠去买什么20,30一碗的全码面。如果能多吃一次,还可去福寿面馆对面的大赛巷尝尝荆州特有的元豆泡糯米,同样鲜美。
除此之外,荆州城区没有什么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关公义园,关公祠,张居正故居,等实属人造景点。九老仙都一类则是仿古建筑。
2019年湖北省园博会在荆州召开,值得一看。
荆州古城: 晨光中的荆州古城,古朴幽静,似从遥远的记忆中被唤醒。在荆州古城内,随处走走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印记,每一片砖,每一片瓦,每一堵墙都诉说着曾经的故事。走在青石路上,树荫下凉意阵阵,悠远而静谧,恍然有穿越之感。
荆州博物馆: 荆楚自秦汉起就充满神秘色彩,文化源远流长,荆州虽然是个地级市,却隐藏着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除了一些出土文物,最震撼的莫过于两具古尸,清朝女尸以及西汉男尸,出土时保存完整得令人惊叹。。
一***淞沪抗战对后来淞沪会战双方决策有什么影响?
对日本最大的影响应该是让日本制定了错误的出兵***。
有些人提到淞沪会战时会说日本只派两个师团过去然后再逐次增兵是个错误,如果一次性就投入五个以上师团的话,淞沪会战我们可能就拖不了鬼子三个月了。
但这个错误并不是1937年淞沪打响时鬼子才一拍脑门就做出的决定。而是在五年前的一·***事变后,参谋本部在考虑到将来全面对华作战时就已经拟定好的出兵***。
而且,鬼子还极其乐观的认为,两个师团的兵力还有“余裕”。
而鬼子之所以如此乐观,跟一·***淞沪抗战有很大关系。
一·***淞沪抗战时,日军名义上有第9、第11、第14三个师团参战,实际上只用一个第9师团就打完了全场,第11师团直到停战前两天才登陆上海,第14师团直到停战大部还在国内没有出港。所以在后来的淞沪会战前,日军才很自信的认为两个师团就可以应对上海局势,结果导致本来有可能一鼓而下的淞沪会战变成了三个月的持久战。所以我认为,一·***淞沪抗战对日方最大的影响是让其制定了错误的出兵***。
至于对中方,那就应该是一·***淞沪抗战时列强的调停让国民***在后来的淞沪会战时对列强调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首先,选择上海这个西方势力聚集地作为战场本就有拖西方下水,借西洋制东洋的目的。而在会战期间,国府对列强调停的追求更甚于军事作战。到最后又为了等待列强调停,大军留在死地当撤不撤,刚一撤就变成了大溃退,让军队蒙受了本不应有的牺牲。
没什么影响,因为128事变就是蒋介石和裕仁***在演戏。严格来说,应该说128事变是裕仁***策动,蒋介石配合出演的一场大戏。
土肥原贤二大将,甲级战犯。
128事变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与裕仁***关系密切的土肥原贤二大将授意驻上海的田中隆吉中将。而田中隆吉中将将20000日元的活动经费交给了女间谍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著名女间谍。
然后川岛芳子授意几名日本僧人和信徒挑衅在上海操练的工人义勇军。然而川岛芳子雇佣的打手化装为工人模样跑出来把日本僧人打了,五个日本人被打成一死四伤。然后日方指控这是工人纠察队所为。(但是工人纠察队在之前的412事变中被缴械,队长都已经被杜月笙活埋了)
犬养毅,算是蒋介石的恩人,不具体展开
然后驻扎在上海的1000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向当面之敌的数万19路军发起攻击。(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日本海军嫉妒陆军在满洲取得的各种成绩,于是在上海独走打起来了。但是1000人凭什么敢对着上海数万19路军发起进攻?此前这1000人一直驻扎在上海,不可能对上海的中国***没有了解)
从国军方面来说,一***淞沪抗战的主要影响就是,国军提前做了准备,防备日军突然袭击,并提前悄悄勘察地形,选择阵地,并构筑工事,又将当时国军最精锐的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和三十六师配置在苏州、无锡一带,随时可以奔赴上海参战。此外,还在从长江口到杭州湾的江阴、常熟到乍浦一线构筑了永备国防工事,作为第二线阵地,准备在第一线阵地持久抵抗,消耗敌人之后,退到第二线阵地再进行抵抗。在南京城外的东南方向,也构筑了大量国防工事,预备在南京***与日军进行决战。
不过,当战争真正到来的时候,并没有按照预订的***执行。七七事变之后,京沪沿线就已经进入战备状态,按照当时的***,要用八十七和八十八两个师在上海扫荡,将上海的日军全歼,使日军失去从吴淞口登陆增援的前沿阵地。但从八月九日开始下达动员令,到八月十一日就已经进入战场,并发生了虹桥***,打响了淞沪会战的第一枪,当天晚上张治中也发布了总攻击命令,但很快南京就来了电话,要求暂缓发动攻击,等待国际调处。十四日等了一天,没动作,到十五日又展开攻击,猛攻了一天,没有多大进展,到了十六、十七两天,又停下来了,到十八日,又开始攻击。这时候,日军第一批增援部队已经上来了,再攻击就比较难了。
大家都说,国军在淞沪会战中是添油战术,其实日军方面也是添油战术。一开始双方主要在庙行、蕴藻浜、罗店到浏河之线对峙,浦东方面没有大的战事。日军不断通过吴淞口码头增援,国军则主要通过上海到南京的铁路增援,双方都是在逐步增兵,也都是在苦战。不过,随着日军不断增兵,战线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到八月二十二日之后,国军就基本上只能被动防御了,态势很不利,蕴藻浜的阵地多次出现被日军突破的情况。不过这时候国军士气还比较高,所以阵地失守后,往往能在夜间通过反击夺回来。
但这时候对国军更加不利的局面在于,京沪战场能够投入作战的二百多架飞机,很快就被日本空军全部消灭了,之后日军飞机在淞沪战场就完全没有对手了,可以随意进行侦查、低空扫射,对国军造成极大威胁。而且,日军飞机能够沿着京沪铁路线往返进行侦查和扫射、轰炸,到九月中旬以后,国军在京沪线上的兵力投送也出现了问题,部队到无锡、苏州一带后只能停下来,到夜间日军飞机无法出动的时候才能向前输送。还有炮火的问题,国军的炮少,尤其是步兵平***很少,面对日军战车毫无办法,只能被动挨打。
到后来,日军形成规律,每天早上升起系留气球进行观察,发现国军炮兵阵地后,呼叫飞机进行轰炸,或者发现国军阵地后方有部队正在集结,准备投入战场,也呼叫飞机进行轰炸和扫射。桂军刚到战场,一个团在蕴藻浜阵地后方的竹林里正在集结,准备团长讲话后开始攻击,被日军发现后,呼叫飞机进行轰炸和低空扫射,当场伤亡过半,失去了战斗力。国军的跑少,炮弹也不足,当时能够投入的实际上只有一个两个炮兵团,而且被以营为单位分割开来使用,不敢集中。因为集中了,一旦被日军侦查发现,就会用飞机轰炸。
双方打到十月下旬后,态势对国军越来越不利,国军统帅部已经准备将部队退往第二线阵地继续抵抗,但白崇禧认为桂军战斗力强,马上就可以到达前线,六个师的兵力投入进入,可以在蕴藻浜一线反击日军,一举扭转淞沪战场的敌我态势。等到桂军上来后,果然发动了一次反击,但是因为事先准备不足,缺乏炮兵支援,又不了解日军作战习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只凭着战士的抗日热情和士气,密集冲锋,最后都变成了日军的活靶子。当时其他国军一流部队基本上都能抵抗一个星期,而桂军上去只有两天,就全部垮下来了。
更加糟糕的是,一***淞沪抗战最终是在国军处于不利态势的时候,由国际调停结束了战争,所以淞沪会战发生后,国军统帅部始终对国际调停抱有幻想。一开始国军完全处于优势的时候,因为等候国际调停,已经耽误了攻击时间,给日军留出了增援时间。到十月下旬国军已经无法支持后,不得已退到苏州河以南,这时候部队的建制还在,指挥体系也还没有完全被打乱,完全可以有***的退到第二线的国防工事,依托工事进行持久抵抗,消耗敌人。但国军统帅部这时候却又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调停上,认为九国公约马上就要开会了,国军应该继续坚持。所以,本来应该撤退的十月底,又没有撤退,错过了最佳撤退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包抄国军后路,到十一月八日,淞沪战场的国军全线崩溃,本来可以有***、有组织、交替掩护的撤退,变成了大溃败,数十万大军完全被打乱了,失去了建制,军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旅长,旅长找不到团长,官长找不到士兵,整个全部都被打乱了。原本还要求各部队退入锡澄线、吴福线的国防工事继续抵抗,但因为部队这时候已经完全乱了,国防工事的钥匙都在当地的地方保长手中,部队到了工事,也无法打开,只能践踏而过,一气撤退到了南京***,让国军耗费重金打造的永备国防工事没有发挥一分钱的作用。
淞沪战场地形狭窄,北边是长江口,南边是杭州湾,国军都无力以炮火进行控制和封锁,所以淞沪战场本身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会战,这是当时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的。而且,淞沪地区时冲积形成的滩涂,地下水很浅。国军将领回忆中都提到,淞沪会战时部队挖战壕,挖到一米,就已经有水了,战士们战斗时几乎半个身子都泡在水里,时间一长就受不了。但因为有一***淞沪抗战时国际调停的经验,所以国军统帅部始终将希望寄托在国际调停上,导致该进攻的时候犹豫不决,该撤退的时候又不坚决,都失去了最佳时机,将几十万国军精锐白白葬送在了淞沪战场。
反观日军,虽然一直被认为战术死板,而且在淞沪会战中也同样是用添油战术,但日军的表现却要好得多,并不死板,反而很灵活。战争开始不久,就夺取了制空权,之后的作战中,将制空权和自己的炮火优势发挥到了极限,对国军各部队造成了巨大损失。当发现沿长江进攻比较困难的时候,日军马上转而寻找在杭州湾进行登陆的机会,而这时候国军的指挥却出现了重大问题,因为兵力不足,将原本在乍浦一带驻守的炮兵调到了上海战场,让国军在杭州湾轻松登陆成功,包抄了国军后路,几乎差点将在淞沪地区的国军包围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