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具有象征意义?
桥在文章中有两层含义:
1、指那座危险的木桥;
2、象征着这位一心为人,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危难时刻,他心系群众,镇定指挥群众撤离,架起了一座座通往希望的桥;他不徇私情,为了群众的生命全,安自己和儿子却壮烈牺牲,架起了一座捍卫生命的桥;他彰彰显了***员舍已为人的优良作风,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心灵之桥。
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桥具有象征意义。
文章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产党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肉血之躯筑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含义。
历史上有哪些错失良机的著名例子?
历史没有***设,发生就是发生了。但很多错失良机的例子,让我们想起来不禁猛拍大腿,哎呀,太可惜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后,觉得没有脸与伍子胥黄泉相会,死的时候遮住自己的脸,这种“悔不当初”的痛苦,隔着两千多年,都隐约能感觉到。而令夫差最悔恨的就是,当初明明有机会杀掉越王勾践,却没有听伍子胥的话,最后放虎归山!
吴越两国的积怨颇深,先是公元前510年,吴王阖闾率兵占领了越国的檇李(今浙江嘉兴南)等地;五年后,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在吴国兴兵伐楚之际趁虚而入,一举攻入吴国。从那时开始,两国仗越打越多,怨恨也越来越深。于是,也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公元前4***年,越国的第一代霸主允常去世,他的儿子勾践继承了王位。公元前496年夏,南方的天气正闷热当头,吴王阖闾趁越国还在丧期,不顾外交礼节,率部冒着酷暑攻打越国,在檇李又打了一仗。
当时的吴国综合国力在越国之上,按常理来说,勾践是打不赢的,他看见吴国的部队威武雄壮,就挑选了一些死士前去阵前挑战,连续几次都败下阵来。勾践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又派了一批死囚去吴军阵前自刎而死,把吴军都看傻了。正在吴军放松警惕之时,勾践一挥手,越军山呼海啸般攻了过去,吴军大败,越国大夫灵姑浮还趁乱砍了阖闾的脚趾头。当时没有外科手术啊,阖闾生生被疼死了,死的时候咬牙切齿地告诉他的儿子夫差,不要忘了是勾践杀死我的!
(吴王阖闾)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为了报杀父之仇,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随时都可能发起战争,决定先发制人。夫差心想啊, 我不打你,你倒是先送上门了,这下可别怪我不客气!于是,带着吴国所有的精兵强将,在夫椒(今无锡太湖边)与越军决战。
这次夫差没有再上当,打得越军丢盔弃甲,损失惨重,一直退到浙江绍兴。吴王夫差穷寇猛追,包围了绍兴。这时候,一个关键的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吴国的太宰伯嚭(pǐ)。在大夫范蠡、文种的建议下,勾践用财宝和美女贿赂伯嚭,让他劝说夫差允许越国做吴国的附属国。吴国大夫伍子胥强烈反对,但此时的夫差却没有听进去,答应讲和,为越国灭吴国埋下了隐患。
(吴王夫差)
勾践这个人能成气候全在于他“能忍”,夫差答应和谈以后,勾践便带着老婆去吴国当夫差的仆人,整天不是放牛就是牧羊,甚至在夫差生病时,用尝粪便的方式进行诊断,最后让夫差很是喜欢,伍子胥屡次劝他杀了勾践,以绝后患,夫差就是听不进去。三年以后,勾践被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