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监制的《成化十四年》这部剧改编的咋样?
由成龙大哥监制的《成化十四年》和去年热播的《陈情令》一样,也是一部耽美作品,双男主大剧,不过,该剧疑似加了女主。当初,《陈情令》就是因为孟子义饰演的温情一角引发观众诸多不满,没想到,《成化十四年》也难逃魔改命运,这也是让很多观众不满的地方。
对于《成化十四年》这部剧,开播之前,很多观众期待很高,有网友认为官鸿会成为下一个肖战,不过,从现在首播情况来看,官鸿能否一夜爆红还未可知,而年轻演员的演技还需要历练一番。
成化十四年》的配角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有知名女星贾静雯和老戏骨李立群加持,自然备受关注。但是,该剧还是少了一些惊艳的感觉,剧情方面也略显单薄,两位男主之间缺少cp感,还是让不少观众略显失望的。
另外,剧版的《成化十四年》仿佛对剧本进行了魔改,唐泛的剧情人设有些不合理,与历史差别较大。首先,唐泛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拥有自己的房屋府邸,而不用租房。唐泛身为顺天府推官,官居六品,竟然要靠租房度日,严重违背了历史常理。
其次,古代的府衙也有官府住处,一般的府衙,都会在后院设置居住的院子,以便远道而来的同僚有个落脚的地方,所以说,六品的顺天府推官需要到租房住,这是不可能的。
最后,唐泛靠写文章赚房费是不可能的,古代不存在自媒体。诚然,古代有卖艺为生的人,也有靠写文章养家糊口的人,但没几个人每月都靠写文章赚钱养家了。所以说,唐泛要靠写文章赚钱、交房租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不可能实现
除此之外,由傅孟柏出演的隋州也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然而他凭借的不是造型或者演技,而是一口浓厚的港台腔。普通话对香港台湾的艺人来说难度太高,哪怕是吐字准确也会带有怪怪的音调。这是一部古装剧,港台腔一出现就会让人分分钟出戏。
如果没有加入女主,新人演员在演技方面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剧情也没有进行太多魔改的话,该剧很可能成为本月的一部爆款剧,现在看来,《成化十四年》和《龙岭迷窟》虽然同日上线,但是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这几年,成龙大哥的作品,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拍摄的几部贺岁片票房和口碑都表现一般,我们还是希望大哥监制的这部作品,后期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吧,到底该片能否逆袭,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现在的卖房和古代的卖官有什么区别?
古代要卖房,首先就要立房契,也就是买房合同。然后,还要去问族亲买不买,如果不买,那么,就要问乡邻是否买,如果都不买,其他的人才能买你的房子。得到族亲和乡邻的首肯后,还要找相关部门盖章,最后,房子才能交易。
得到族亲和乡邻的首肯,还不能只是口头肯定,还要拿一个小本子“问账”,元朝的时候也叫问贴,也就是把族亲和乡邻的名字都要一一写在上面。
古代的房产不仅属于个人,还属于宗族,若是卖房子没经过族亲的同意,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同族争斗。
古代中国的官场,官吏的来源无外四种:一是世袭(接班继承),老子英雄儿好汉;二是优选,如举孝廉、行科考等,俗称之为科班;三是军功,四是花钱买官,是为捐班。
有买官那肯定就有卖官,这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产业——卖官鬻爵。卖官鬻爵这事早在秦朝就萌芽了,到清代更是被发扬光大。以现代眼光看,卖官鬻爵是非常丑恶的,但是,在封建时代,它可是能做得“光明正大”的——以朝廷名义来干的一件实体经济。
卖官鬻爵的初衷,是为了弥补财政不足,但是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后,就都变味了。对于一个正常社会来说,什么都可以进入市场,唯独官位不能。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秦始皇,清朝第一个卖官的康熙,都是为了筹集粮草扩军打仗,属于临时性财政措施。当卖官鬻爵变成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这个***就进入倒计时了。
古代出卖官职、爵位以聚敛财富,朝廷可以公开卖,那叫“捐官”。但如果背着朝廷卖,那属于个人行为,揣个人腰包,必然查办。明朝卖官称为“纳米”,“自宪宗(成化)始,生员纳米百石以上,入国子监。军民纳二百五十石,为正九品散官,加五十石,增二级,至正七品止。”
与现代卖房不一样性质,买卖房屋属于房产,即: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房地产销售的意义是房地产开发商将开发的房屋出售或出租给住户,或者将开发的土地合法转让给其他开发商的商品销售行为。它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最终实现自身开发的房屋价值的阶段,也是买卖双方之间交换的重要过程。
房子在当代甚至对固有的价值观形成了冲击,对年轻人的事业观、爱情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既不能像某些人一样,把买不起房的人视作蝼蚁,“活该受穷”,又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这是资本游戏。
只有承认现实,高房价正在慢慢透支着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不论是租房,还是买房。
我们透支着精力拼命工作,却不敢吃贵一点的外卖;我们给客户买礼物时毫不心痛,却舍不得给自己买几件新衣服;曾经对于生活还会憧憬诗和远方,现在的生活只有买房。
有了房子,可能在这个城市中的存在感就会多一点点了吧!可是这个存在感越来越贵了。